❤️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news 发布于 2025-09-01 阅读(411)

摘 要:构建多样的、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充实课堂环境,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能动性教学实践的讨论热点。本文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实践,将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参与教学的背景下,以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为案例,结合该课程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特点和设计原则,选取该课程中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初探方向,从教学环节、实施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时间四个维度出发,依据现有实践数据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为丰富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移动;教学活动;计算机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434;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9-0107-06

Abstract: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to enrich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is a hot topic in the discussion of active teaching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equipment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the teaching course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taken as a case,and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are combined,and the teaching of a class in the course is selected. Design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starting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link,implementation,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time,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actice data to summarize and reflect,so as to enrich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intelligent mobile;teaching activities;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0 引 言

在“十三五”期间,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推进,使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三者结合得愈发紧密。人们对有关智能移动终端学习的概念也了解得越来越清晰。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PDA和手机等)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进行双向交流的平台。学生想要获取教育信息、资源或服务,只需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就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交互式教学,得到更方便、更简洁、更灵活有效的实现。

将移动学习平台引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教学难度,使学习内容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相对传统教学而言,这样的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计算机专业英语》将计算机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进行充分地结合,是一门专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尤其是有关计算机领域的英语专业术语。该门课程不仅包括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翻译和阅读,还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和口语交流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浏览计算机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学习与理解计算机尖端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语言对英语的依赖性较强,不管是进行软件开发,还是进行文档、资料搜集整理,绝大部分口令都是英语,所以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优化,使其可以适应当前现代化学习的需求。

1 研究现状与教学支持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智能移动终端教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类顶尖大学对智能移动学习系统的应用上。作为先进技术的领跑者,美国于200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实验室开始了移动学习项目的研究,该项目被认为是移动学习研究开始的标志。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开始了移动学习的研究。以英国Kingston大学的短信息服务系统、瑞士及澳大利亚等国的Mobllearn项目等尤为出色。

我国对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北大、清华等几所知名大学的研究中,近几年才逐步渗透到其他各大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甚至中小学中。就商业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而言,北京网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涉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是专业的远程教育技术产品服务提供商。2001年,该公司开发出网梯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发展客户为学校或较大型的集团机构,该平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通知、公告、咨询等商务型短信信息服务。作为移动学习服务运营商,北京网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仅是国内最早涉足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公司,还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国唯一定位于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移动学习服务运营商)、上海电视大学强强联手,共同开发出以SMS(短消息)为基础的移动英语学习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群体,可以以短信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及自我考核,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1.2 教学支持与教学痛点

1.2.1 教学支持

虽然当前学生并不是每人拥 有一台电脑,但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大幅降价和大范围普及,基本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出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具体如下。

(1)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较短的一段时间,而移动终端课程是以“碎片”形式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移动学习提倡的也是“享受教育片断”,它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授课时间相对较短,以一个小知识点为单位,在有效时间内,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集中、有效地解决,化整为零,分别定期推送。

(2)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探究需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对所到的问题进行查找,从而有效地寻找到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在现实环境中,教育资源相对较分散杂乱,学生不仅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还需要自身具备信息检索及信息分析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比较有限,移动学习的出现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这些学习需求。在这样的移动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

1.2.2 教学痛点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如下所述。

(1)英语学习的基础一般较差,不具备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预习或者复习功课的习惯,只是凭借教师在课堂时间所讲解的知识完成对英语课程的学习,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不管学习哪门课程,特别是对语言的学习,仅仅凭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进行长时间地练习和积累,这方面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做的并不是很好。

(2)从词汇方面来看,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很多专业词汇,这些专业词汇、术语以及缩写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很多学生并不想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背诵和记忆。从语法方面来看,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文章、语句一般较长且较复杂,被动语态也较多。这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更是让许多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只能在授课时关注到大部分学生,这就导致有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较为有限,互动性也较为缺乏,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对学习产生疑问时,才会向教师寻求指导帮助,很多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并没有向教师寻求帮助的意识。

2 研究思路

目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还没有成熟科学的理论方法,大部分还处于试点实验阶段。本人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时,也尝试将移动学习平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颇有体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32节课堂教学开展分析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32节课堂教学为案例,结合该课程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特点和设计原则,重点选取该课程中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初探方向。首先,选择智能移动学习平台,了解该平台,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它;其次,正式使用该平台,完成课堂教学;然后,确定分析方法,对比没有应用智能移动学习平台的课堂教学评估效果;最后,归纳总结基于应用实践数据的有效教学活动框架,并将理论成果付诸于实践。

3 研究过程

3.1 选择平台

从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的角度出发,本研究选择了一个适合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移动学习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3.2 完成教学

结合该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被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课堂教学活动为重中之重。以《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第1单元《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2.1 预备动员

在所教授班级宣布推行基于智能移动客户端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计划,要求全班同学统一在常用客户端进行软件下载,加入微信或QQ群,组建学习组,并提出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初期行为习惯。

3.2.2 课前预习

授课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课程进行细分,然后将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从而制定学习本单元的任务清单,发布在学习组里,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接收到学习任务清单后,需要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完成以下3个任务:

(1)对即将讲授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充分了解,观看教师指定的相关课程视频,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

(2)利用智能手机英语词典APP查阅生词,也可利用词汇模块进行本单元词汇学习,并同时应用阅读模块开展文章的初步阅读;

(3)学生记录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难点,并通过交流模块反馈给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直接与教师沟通,方便教师及时解决问题,甚至调整教学计划。

3.2.3 课中教学

授课时,教师按照5个活动步骤进行,每个活动步骤都应用智能移动学习平台。

(1)激趣导入(16分钟):教师导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创建讲授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关联性。比如在该课中,教师展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图片,引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话题。结合预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尝试翻译全文。

(2)探究新知(2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大屏幕,对部分学生课前自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的探索情况,从而进一步梳理文章结构,精准理解全文。

(3)精读感悟(24分钟):教师挑出重点词汇和复杂长句,分析语法,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发放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手机及时有效地查阅相关资料,参照教师详细讲解,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归纳,使之进一步形成学习习惯,并对关键词句加深理解记忆。

(4)交流共享(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在进行学习检测时出现的问题做出详细解答,或者提出一些关联性比较强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可留言与教师进行良好地沟通交流。比如在该课中,教师通过小组汇报和小组互评帮助学生分析、梳理和归纳计算机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学会相对应的英语表达,尤其记住缩略词的拼写及含义。

(5)回顾小结(10分钟):教师汇总整篇文章的关键词、结构和大意,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移动学习平台浏览相关课外知识。课堂上对智能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时间划分如表2所示。

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还原到模块中,可以细化为如表3所示的内容。

3.2.4 课后复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组织学生课下学习的辅导者。

(1)课后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延展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进入校园数字平台,学习每单元的拓展知识,并加大学生有关计算机知识的英语原文阅读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及人文文学素养;

(2)学生进入移动学习平台的测试模块进行学习检测,出错的问题可以先看平台给予的解答,如还不明白,可以进入平台的交流模块进行留言提问,教师会及时回复,这样在练习实践的基础上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3.3 评价效果

3.3.1 分析编码

将智能移动学习平台中的模块进行细化处理,可以通过后台统计的使用数据获得平台评估结果,以此来评价移动终端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

基于智能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活动,将通过教学环节、实施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时间4个维度对其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环节进行编码,如表4所示。

实施方式主要包括智能移动平台教学操作过程中所需的辅助工具及辅助教具,对实施方式进行编码,如表5所示。

组织形式在课中课后都有,仍以课堂为主,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越来越高,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强化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组织形式进行编码,如表6所示。

教学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总共90分钟,每个教学环节按适当比例划分。

3.3.2 比较评估

通过教学实践,比较使用移动学习平台与未使用移动学习平台的学生情况,并进行总结评估。以第1单元《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为例,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关联性分析,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智能移动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情况,该数据由进行试验的4个班级的平均水平构成。由此可知,信息技术的介入更能理清教学思路,多元化方式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目前,在应用智能移动学习平台的过程中,约七成教师仍然使用课程内容画面还原的形式进行授课。在探究新知阶段,选择课程连贯性导入(12)的教师则注重课程内容前后的连续性,而使用词汇学习(21)的概率偏低。精读感悟阶段中,前面的选择基本不会干扰项目的进行,基本结果导向均为完成课堂任务(42),平台上其它词汇、写作及拓展学习的教学力度有待深入。在最后环节,课堂教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尽管落脚点均为完成课程任务,形成课程作业(53),但在整体上偏重于多维评价与反馈,为师生在智能移动平台畅所欲言地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

实施方式及组织形式的使用频率反馈统计如表7和图3所示。

根据上述2组数据可初步判断智能移动终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弊端所在。以表7为例,通过研究设计得到的反馈数据可以看到,在新兴的实施方法中,体验与探索(006)、展示与体验共享(008)的使用频率相对可观,个人表达的创作与表达(007)环节则使用频率较低。这说明从传统板书到智能移动学习平台的革新过程中,在教学探索与体验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用户体验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图3可以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智能移动教学深化,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各种组织形式引导下的学习活动,但在课堂分组教学(012)及课外协作学习(013)的应用上仍然较弱。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学习系统的应用,高职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模式,但方式方法仍有待优化。

3.4 总结框架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分析比较,课堂教学结合移动学习的方法能有效解决“教学痛点”中所述的多项问题,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在4个方面支持开展教学工作,如图4所示。

4 结 论

在传统教学的前提下引入移动教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知识获取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评价能力和迁移能力等。此平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重新构建了崭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浅析了智能移动平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通过当前的反馈数据,较明显地看到其优点与缺点。相信集高职教师的智慧,通过不断实践与优化,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震东.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 [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4):52+57.

[2] 王阳.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初探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2):160-164.

[3] 钱冬明,李如意,高幼萍.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7-23.

作者简介:雷菁(1983.0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网页设计;胡文鹏(1978.11-),男,汉族,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标签: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