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简述智慧城市和智慧支付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析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所遇到的困难,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支付所具有便捷、安全等独特优势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解决了目前医疗、交通、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支付;可穿戴设备;公共服务;医疗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11-0171-04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Based on Wisdom Pay
of the Wearable Device in Smart City
LENG Mengtian,WU Jincheng
(Guangdong Lingnantong Co.,Ltd.,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y sketch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smart city and wisdom pay,and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rt city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Wisdom pay based on wearable device ha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convenience and security,so we discuss i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smart city,in order to solve the medical treatment,traffic,public services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roblems,provide an efficient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nd it provides better service for the people.
Keywords:smart city;wisdom pay;wearable device;public service;medical treatment
0 引 言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体现形式,陈柳钦等[1]提出了“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的观点,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并且在国内外已经展开,国内有智慧上海、智慧深圳等,国外有韩国的“U-City计划”、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等。辜胜阻等[2]认为发展智慧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许庆瑞等[3]则勾勒出智慧城市的构架和愿景,并提出了未来可展开的、初步的研究模型,为后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来解决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各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思路。黄大荣等[4]通过建立路网交通拥堵控制技术体系框架,探索了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等方法;尚雅楠等[5]认为通过医疗物联网和医疗大数据应用等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各科室比较独立的局限性、更加高效地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使工作人员的精细管理得以实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循序渐进,在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内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医疗系统中,简化挂号、检查和付费的过程,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交通系统内,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如何早日实现互联互通,完成“一卡通行”的任务。
针对上述问题,虽然已经出现了解决方案,如各类手机APP,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智慧支付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应用有助于解决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等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其本身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作为智慧支付的重要载体目前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因此探讨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支付(以下简称“可穿戴支付”)在智慧城市中的创新应用,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
1 智慧城市与智慧支付
1.1 智慧城市及其现状
IBM给出“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IBM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5]。
通过分析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实质,可以将其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5]:(1)基于透彻感知的物联化(Instrumented);(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Interconnected);(3)全面升级的智能化(Intelligent);(4)系统运作和激励创新。
一般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分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区、智慧安防等系统。智慧城市战略也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各地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了能在该战略中争夺优势,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海、武汉、成都、深圳、杭州、宁波、沈阳等城市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并积极进行部署实施。但是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得以解决,有些则需要通过应用模式的创新来解决。
1.2 智慧支付
相对上述智慧城市的几大系统,智慧支付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系统,它几乎渗透到了智慧城市各个系统之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智慧支付系统的发展带动着智慧城市中其他系统的发展,同时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系统的发展也会促进智慧支付系统的发展。
智慧支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为载体,通过与终端读写器近距离识别进行信息交互,运营商可以将身份证、城市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等各类信息整合集成管理,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网络体系,从而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以及身份认证渠道。其“智慧”程度主要体现在移动性、及时性、定制性和集成性等方面。利用虹膜、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使得智慧支付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加固。
因为智慧支付具有以上优良的特点,其创新应用能够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可穿戴支付作为智慧支付的主力军,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可穿戴支付
智慧支付是指以实现移动支付为目的,将银行卡、支付APP等安装至手机或者可穿戴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过程。根据载体不同分为手机支付和可穿戴支付,可穿戴支付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其简单的付款流程和携带的便捷性上。可穿戴支付的发展需要依托可穿戴设备、终端设备、交互技术的进一步更新。
2.1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就是将设备整合到我们所穿戴的衣服、配件等上面的一种便携式的计算机设备,按照设备物理形态可分为眼镜、手表、手环、项链、手套、衣服、随身插和头箍等类型,比如三星和苹果等电子厂商均在智能手表领域推出了对应的产品;按照设备应用类型可分为健康类应用、游戏类应用和安全类应用等,其中健康类设备主要指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主的设备(医疗相关设备和健身运动类相关设备);设备按照与网络的结合方式包含直接通信、间接通信和端到端连接等方式,例如间接通信其实是借助智能终端的通信能力,设备拥有蓝牙、红外等功能,智能终端基于网络的程序或内置的APP借助云平台侧数据和处理逻辑实现应用的呈现[6]。
2.2 可穿戴支付
2017年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如图1),2016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8146.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1.72%[7],快速的增长足以说明智慧支付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
随着市场上日渐增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29亿台[8]。与此同时,消费品市场研究公司(GfK)研究结果显示,54%左右的消费者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成为支付工具[9]。因此可穿戴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热点而备受关注。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中提到我国支付产业将呈现电子化、互联网化、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智慧支付大军的一员,可穿戴支付的优势有以下三点[9]:(1)便捷的支付方式,提高消费额度;(2)高价值的数据挖掘,提供个性化服务;(3)较优的安全性,降低消费者担忧。
3 可穿戴支付在智慧城市中创新应用
可穿戴支付因其以可穿戴设备为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通过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在帮助自身系统的建设同时也推进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下面将分别从智慧医疗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公共服务系统、智慧社区等几方面对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进行探讨。
3.1 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智慧医疗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推动医疗信息化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实时、自动化、智能化、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10]。但目前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由于涉及资金安全、支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现有移动支付系统无法实现医保脱卡结算和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等,导致一些医保患者无法享受到便利。
如图2所示,通过特定的设计可以将医保卡信息录入至可穿戴支付的设备中,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只需要将手环放置在终端设备上,在支付费用的同时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同时可以将病历信息和检查结果也录入至可穿戴支付的设备中,这样只要将手环放置在终端设备上,然后显示在医生电脑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给出治疗方案。
上述将可穿戴支付运用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创新应用,解决了患者因为排队挂号、排队检查而耽误治疗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患者将医保卡、身份证、银行卡或现金和检查报告等多样物品拿在手中的痛苦,而且医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数据来研究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3.2 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智慧交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18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交通拥堵的问题愈发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智慧交通发展的重点,可穿戴支付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支付的重要形式,在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的同时,其创新应用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便利,例如一卡通公司与多家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推出了各类可穿戴支付产品,其主要的应用过程如图3(a)所示:消费者通过购买植入了一卡通的可穿戴产品,该产品与实体一卡通具备同样的功能,可以在充值点进行充值,可以在乘坐公交、地铁、轮渡等时候进行支付,在实名制认证之后可以实现挂失功能。因为其具有使用便捷的特点,目前在广东地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另外,如图3(b)所示,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也可以在违规缴费和预约停车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车主的违规行为被抓拍之后汇总至交巡警部门,交巡警部门会通知车主,车主将违规行为和所需缴纳的罚款录入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可穿戴设备完成缴费,这样的创新应用可以使车主不必亲自前往交巡警部门即可缴纳罚款;车主通过搜索附近的停车场提出停车请求,停车场根据实际情况通知车主可以预约的停车位,车主将信息录入至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可穿戴支付设备完成支付,这样的创新应用可以使车主顺利找到停车位。
3.3 在智慧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智慧公共服务系统目前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参观者忘记携带身份证而不得不放弃参观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的计划、读者忘记携带借阅证而不能顺利借到书籍、缴费者不得不亲自前往柜台缴纳水电费等。目前有些手机APP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并不能全面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只需有一个实名验证过可穿戴支付设备,上面的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如图4所示,消费者只需要将可穿戴支付设备进行实名认证,参加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只需要在进门的时候在终端设备刷一下即可;同样,在进入图书馆或者借阅书籍的时候也只需进行如此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水、电、气的定期缴费也一样,只需刷一下、确认一下就可以轻松完成。
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达到智慧公共服务的最终目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有效方式获取所需服务。
3.4 在智慧社区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模组,对外承载着社区与城市的信息互联,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社区内部信息的需求,对内承担着感知层信息的收集、转换、处理,并与互联层完全连接和融合,满足社区内“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以达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目的[11]。
智慧社区包括了社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服务管理系统和小区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等,但是随着社区的发展,各个系统之间的内容也更加丰富,继续使用之前的支付和认证模式,必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图5所示,小区参与者先将可穿戴支付的设备进行实名认证,进出小区、停车场、运动娱乐场所和接送小孩只需要轻轻刷一下;同样,只需轻轻在终端设备上刷一下,网上购物、超市和餐饮的费用即刻完成支付,并且网上购物的包裹也可以直接送到小区参与者手中;当小区参与者觉得身体不适,就可以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预约挂号、支付费用、反馈结果都可以用可穿戴支付设备完成;遇到突发情况,只需要通过可穿戴支付设备中预设报警装置向警务室发出求助信号……
以互联网为基础,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使得智慧社区中的管理者和参与者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地进行沟通,使智慧社区的“智慧”程度更高。
3.5 在其他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除了在上述系统中的创新应用之外,如表1所示,在智慧城市的其他智慧系统建设过程中,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也可以帮助其快速发展,例如在智慧安防系统,通过分析可穿戴支付所产生的云数据,可以提高侦破案件的速度;在智慧金融系统,可穿戴支付提供让使用者觉得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方式。
表1 可穿戴支付助力各系统中问题的解决
4 结 论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已经非常成熟,国内外的许多城市也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但是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模式的创新来解决问题并带动行业大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
智慧支付作为智慧城市中的一环,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重要的任务,因为智慧支付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渗透在其他智慧系统之中,影响它们的同时也被它们影响着。
可穿戴支付作为智慧支付中的重要一员,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社区等系统中的创新应用,解决了各智慧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使智慧支付系统得到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靠各个智慧系统的相辅相成才能顺利实现,可穿戴支付的创新应用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26(4):8-16.
[2] 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74-80.
[3]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4):1-7.
[4] 黄大荣,宋军,李淑庆,等.网络化动态调控下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控制技术综述 [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13(5):105-114.
[5] [美]钱大群.智慧的城市在中国 [R].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9:1-37.
[6] 封顺天.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J].信息通信技术,2014,8(3):52-57.
[7] 易观.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6年) [R].北京:北京易观智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7-04-05.
[8] IDC:2018-202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 [OL].[2018-3-2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547543533377813wfr=spiderfor=pcqq-pf-to=pcqq.c2c.
[9] 李树星,梁峥.可穿戴支付有望成为突破口 [J].通信企业管理,2016(12):38-41.
[10] 刘晓馨.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措施建议 [J].科技导报,2014,32(27):12+3.
[11] 颜鹰,刘璇.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J].中国标准化,2013(2):81-83.
作者简介:冷梦甜(1991-),男,汉族,江西九江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交通、交通数据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