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昆明市相关部门已累积了大量涉河涉水行业数据和公共数据。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为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是河长制建设、发展和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本文探究了昆明市河长制支撑数据整合的对策与方案,分析了数据整合共享过程中的主要工作难点,提出了数据整合共享的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河长制;数据整合;数据共享;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076(2018)11-0008-03
Research on the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in Kunming
CHAI Jun,WANG Cuibai
(Power 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Kunming 650051,China)
Abstract:In the long-term management,relevant departments in Kunming have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river wading industry data and public data. Making full use of these data can provide the basic data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in Kunming. It can not only avoid duplicate construction,but also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river chief system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chemes of supporting data integration in the system of river chief system in Kunming,analyz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implementatio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Keywords:river chief system;data integration;data sharing;safeguard measures
0 引 言
河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和领导相应河渠湖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近年来,大数据在辅助政府决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诸多作用,数据已然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河长制工作的开展与成效考核上,都离不开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持。
在此之前,环保、水文、水务、滇管、国土、城管等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分别建设了一些信息系统,获取了一定的数据资源。因此,整合各单位现有信息资源,扩大数据的使用范围,实现多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既能避免数据重复建设,也是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1 昆明市河长制支撑数据资源规划
目前昆明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主要涉水部门有市水务局、环保局、滇管局、水文水资源局、城管局、滇投公司等,各部门均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了相关的信息系统,如: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系统、昆明市松滇螳防汛指挥系统、昆明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信息系统、环境数据中心平台和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等。但已建的信息平台多为单独建设,各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不一,存在跨部门、区域应用之间的协同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数据整合、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河长制工作支撑数据既包括河长制行政办公信息、河湖基础信息及相关实时监测数据,同时涉及水务、滇管、环保、水文、城管等领域的相关数据,需要全面考虑河长制相关的各个方面,建成一个高集成度的综合数据信息管理体系。
2 昆明市河长制支撑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
通过对责任部门的调研,针对已建和拟建的信息系统,结合对数据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优化数据的整合方案,以确保技术可行、最终落地实施。需要整合的数据根据数据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2.1 结构化数据的整合
与河长制相关的业务数据、监测数据、统计数据等为结构化数据,统一接入至昆明市河长制数据库中。对于责任部门已建系统中采用面向服务构架(SOA)的系统,采用调用WebService接口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于未采用SOA架构的系统,采用开发基于数据库中间件的同步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对于互联网上一些行业数据,未提供调用端口及数据库接入方案方式的数据,采用网络爬虫数据抽取的方式进行数据抓取。
2.2 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
相关涉水的监控视频、图像,与河长制工作相关的文档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对于存储体积和传输网络带宽占用量较小的数据,采用FPT文件服务方式进行数据上传整合,例如文件文档、图片、体积相对较小的视频文件等;对于文档内容是关系型数据的,采用数据库中间件将其导入数据库,转换成结构化数据;对于部分占用存储空间较大同时数据传输对带宽资源要求较高的数据,例如视频监控站的数据采用按需调用的方式获取,以减少对存储及网络资源的占用、减少数据冗余,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3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目前,数据整合共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不是阻碍信息共享的主要原因,信息共享更多的是受部门协调、数据责任主体划分、共享标准制定、使用权限分配等环节制约。在昆明市河长制支撑数据整合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相关资源整合共享的顶层设计已出台,但缺乏对应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
随着对水利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行业部门出台了资源整合共享的顶层设计,例如:水利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为今后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整套的实施指导路线。
但在数据整合共享的过程中还需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与实施细则的支持,例如:水情信息交换系统基于《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SL323-2011),统一了对象编码和数据字典,实现了全国地市、省、流域机构、部水文局4级数据库与数据库间的水情信息传输(基于水利专网)。但非水利部门的信息系统或网络环境未处于水利专网内的系统,同样数据库遵循SL323-2011规范,却很难实现数据交互。这并不是存在技术瓶颈,而是因为存在专网之间的数据交互、数据开放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数据开放的责任主体及数据开放的标准、边界、范围、使用权限尚未明确,数据开放的很多细节工作尚需梳理和完善,阻碍了行业之间数据共享交换的步伐。在官方统一数据交互平台未建成之前,要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交互,往往取决于领导的魄力和部门的执行效率。
3.2 已建系统存在“重开发,轻文档;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
“三分建设七分运维”,系统建设只是前提,维护和利用才是提升信息系统与数据价值的关键。但通过实际调研情况发现,部分系统建设时存在“重开发,轻文档”现象,系统建成后存在“轻维护”情况。系统建设完成后,说明文档与档未明细或未提交给业主,元数据获取量受限,这就增加了外部系统对该系统的数据的交互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利用价值。
根据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顶层设计要求,需要加大对已建系统的维护工作投入,例如:顶层设计中要求,对于已建的水利业务和政务系统,应适时通过服务的调用和再封装等技术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相关业务和政务应用中通用的系统功能进行复用,进行封装成可以调用的服务,以实现水利业务应用的协同。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也明确要求已建与将建系统部署或迁移到电子政务中心,以统一硬件基础设施,实现高效运维。因此,项目建设完成之后,仍需加强系统的后期运维投入,包括定制开发、业务迁移、维护支撑等方面。
4 对策与保障措施
4.1 高位协调机制长效化,为河长制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落地之前,充分应用高位协调机制,通过责任领导高位推动、责任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推进模式,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昆明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支撑数据的整合工作,市级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并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同时市河长办多次牵头召集成员单位,一起讨论研究数据整合方案,为河长制支撑数据的整合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4.2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河长制支撑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制度,明确各方责任,为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调配提供法规和制度支持。
首先,需要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构来提供保障,由河长制领导小组与信息化部门牵头,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并将数据开放、使用和保护执行情况与政绩考核挂钩,合力推进河长制支撑数据的整合共享。
其次,在制定方案期间,成员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在整合方法、整合内容、整合的程度上寻找利益平衡点,加深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解认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来自观念和利益的阻碍。
另外,研究和借鉴数据开放走在前列的城市例如上海、贵阳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经验,结合行业与地方实际,加快制定出台数据开放方面的制度法规,组织制定并试行相关标准规范,使数据开放原则、分级标准、开放边界、范围、使用权限明细化,先期在小范围试行后尽快推广。
4.3 建立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体系,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把握好数据开放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审慎监管,保护创新,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以提升重要数据在传输、整合、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整合成员单位及社会力量资源,鼓励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安全运维、安全咨询等服务,提升整体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5 结 论
河长制支撑数据是开展河长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各责任部门的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河长制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有效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体现公众效益。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已建信息系统的架构、数据类型、所处网络环境等因素采用的不同数据交换技术,优化数据的整合方案,以确保技术可行、最终落地实施。在河长制的大背景下,高位协调机制长效化可促进共享机制的建立,提高成员单位的数据整合效率。随着数据开放的大趋势,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细化,数据整合的层次、范围、效率都将会进一步提升,最终可实现智慧化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项层设计 [R].北京: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24.
[2] 蔡阳.关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思考 [J].水利信息化,2014(6):1-6.
[3] 周大铭.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现状和保障机制 [J].大数据,2015,1(2):19-30.
[4] 程益联,付静.水利数据整合共享研究 [J].水利信息化,2014(6):13-17.
[5] 王操.上海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柴峻(1985.05-),男,工程师,本科。从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实施及巡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