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在“玩具熊的五夜后宫”中开后宫,是什么体验?

news 发布于 2025-10-14 阅读(742)

“If it exists, there is porn of it. No exceptions.”

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如果它存在,那么一定可以色情化。沒有例外。”

而这,正是大名鼎鼎的Rule 34,“互联网守则第34条”。

(即使是大陆版图)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能你在心里试图反驳这一守则,但如果我告诉你就连“Rule 34”自己本身也逃不过这个守则,那么你大概就能明白这一守则的威力了。

所以在今天当我看到一个名为《爱偶工厂》的游戏在玩家群里疯传的时候,我已经不会对这个长着巨乳的玩具熊感到惊讶了。

相信熟悉这个界面的玩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个监视器视角的玩法设定来源于多年前爆火的一款恐怖游戏:《玩具熊的五夜后宫》。

游戏玩法其实很简单,玩家通过监视器观察这些杀人玩偶的一举一动,在它即将冲到你的保安室时及时关上铁门,不然你就会得到一个低级但十分有效的“跳脸杀”。

虽然表现形式很简单,但游戏塑造的恐怖氛围却异常浓重。

诡异的玩偶在监视器画面中虽然一动不动,但只要你不关注它,它就会转移到其余的房间,并向你逐渐逼近,而你只能用残存不多的电量来防备它的突袭,以此来撑过5个夜晚。

而这个名叫《爱偶工厂》的作品,自然正是这个知名恐怖游戏同人作品,只是在原作的这个恐怖氛围上,它加上了一点不一样的擦边小设计。

比如和原作品中知名吉祥物“弗雷迪”玩具熊相对应的这个巨乳玩具熊,它会游荡在各个房间中,有时还会一脸天真无邪的通过摄像头盯着你。

(这是大薇黛)

但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出现在你的玻璃窗前向你“施压”,展现它强大的“压迫感”。

当然,经典的“跳脸杀”在这里也必不可少,只是相比原版,这个惊吓程度只能说没有,或者不如说,这跳脸多来几次我也愿意啊!

如果你是个对这个巨型部位不太感兴趣的玩家,那么游戏中另一只粉色兔兔的跳脸手段你应该会觉得不错,它会用它们具备的另一个又大又软的部位来带你前往天国。

不过还是要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在目前的游戏版本中,暂时还不具备大家喜闻乐见的战败CG环节,所以你想要在这个游戏里找到更多刺激的愿望,大概是不会实现了。

(其余玩偶也还没制作跳脸杀)

但是如果你愿意的话,其实还是可以找到不少足够带劲的同人作品,满足一下你那些不能被外人看见的小心思。

但即使是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也见识了这么多奇奇怪怪同人作品的我,当得知《玩具熊的五夜后宫》原版角色在某P站上也有相当多作品以及高人气的时候,还是有种看不懂汉字排列的荒诞感。

(就很诡异你知道吗)

但奇怪的是,除了《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这个恐怖游戏之外,不少知名的恐怖IP作品中各种怪物形象,其实一直都在某些“大人看的作品”上具有不俗的人气。

比如前几年《生化危机8》中人气一骑绝尘的蒂米特雷斯库夫人,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下面这张动图你肯定是认识的。

不过如果要深究的话,其实蒂米特雷斯库夫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算是具备“恐怖要素”的怪物,充其量只是一个体型更加巨大的“人妻”,所以在某些具有“开大车”天赋的LSP眼中,或许恰恰正中他们的“好球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是吗?

(阶梯伊森,我卡住了)

但作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人们到底为什么那么喜欢在恐怖游戏中加入、寻找涩涩元素?”而言,《寂静岭》恐怕是一个不能绕过的问题。

相比完全是人型的蒂米特雷斯库夫人,寂静岭中怪物则多了许多扭曲、疯狂、扭动、血腥的血肉怪形,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正是由主角性欲、幻想、愧疚等诸多情绪融合产生的怪物“女护士”。

即使这些长着丑陋面部的怪物在游戏中的昏暗环境中带给玩家不小惊吓,但在游戏外大家好像并不嫌弃这一点,护士装、大长腿以及姣好的身材,仍旧给她们带来了不小人气。

甚至在某个粉色小软件上,以其为主角的实用小本子更是能获得不少点赞。

当然,即使是在这个XP广泛且宽容度更高的粉色平台,这些本子上往往也会被打上“非人类、猎奇、重口味”标签,以此告诫其他“正常人类”远离这些过于异于常人的兴趣爱好。

但其实吧,在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这些脱胎于恐怖游戏、电影、传说中的角色,往往带有更多你意想不到的爱好。

在日本动漫“里世界”的作品中,以“裂口女、八尺夫人、花子、血腥玛丽、贞子”等以恐怖传说角色为主角的作品一直都是业界热衷的题材。所以要是没有宽泛的群众基础,这些作者自然不会在这些题材上花费这么多的精力。

(具体的就不给大家看了)

其实要搞懂这种“又怕又爱”的矛盾喜好,得先拆解开人类最本能的生理与心理机制。

先从最基础的生理反应说起:恐怖和性兴奋,本质上共享着一套“唤醒系统”。当你在恐怖游戏中被各类怪物追逐的时候,大脑第一时间激活交感神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肾上腺素猛增,这些反应遇到危险时的“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跑)机制完全一致;而当你感受兴奋时,身体反应则是同样的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肾上腺素猛增。

大家对此更加熟悉的说法,便是“吊桥效应”。

这种“危险=心动”的情绪转移就是问题的关键,恐怖游戏先让你的身体分泌肾上腺素进入高度戒备的“预热”状态,此时加入成人元素,就会让大脑将“应对危险”的焦虑,悄悄转变成“享受刺激”的兴奋。原本恐惧的应激,变成了“又惊又甜”的双重刺激,多巴胺反而分泌得更猛。毕竟大脑喜欢有起伏的愉悦,而不是单一的平淡。

所以现如今,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恐怖游戏在试图调动玩家这些生理冲动,例如更加粗暴的将“克苏鲁”和性相结合的《超越欲望》。

而除了大家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之外,在心理层面上大家同样具备“恐惧与欲望的对冲”。

人类天生就喜欢在安全边界里找刺激:我们怕鬼屋,却会主动排队;我们喊恐怖片吓人,却会攥着爆米花看到结尾。恐怖元素提供的“可控恐惧”,本身就是一种快感来源,因为你清楚“这是假的,我不会真受伤”。

而成人元素的加入,则更是给这种“恐惧快感”加了一层糖衣。这种“又怕又想多看两眼”的矛盾感,就像吃火锅配冰饮,辛辣的刺激和冰凉的爽快对冲,最后留下的是“超过瘾”的复合体验。

(更劣质但人气不低的恐怖游戏)

所以为什么在古早的经典恐怖片中,导演往往会安排一位性感的金发美女负责开场的“吸引人眼球”的桥段?除了勾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之外,这种冲突的快感可能更是关键。

(《林中小屋》更是对此设定解构)

所以“在恐怖里找涩涩”从来就不是某些人在散发自己的“猎奇怪癖”,而是人类在情绪世界里寻找平衡的本能选择。人们把怪物身上“令人不适的恐怖”,和“令人心动的性感”剥离开又重新缝合,本质上是在可控范围里驯化恐惧。这种有点纠结的快乐,才是最真实的人性滋味。

将我们设为星标☆,点亮爱心

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

感谢大家的支持!

标签:  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