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王娟*,李秀伟,王步勇,赵华渊
(1.菏泽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2.泰安市泰山管委巴山管理区)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是中国传统名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被誉为“花王”、“富贵花”,是当之无愧的国花[1]。随着盆花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盆栽牡丹走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牡丹观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牡丹销售主体[2]。菏泽是盆栽牡丹的主产区,种植生产技术成熟,笔者对近年来菏泽盆栽牡丹的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为盆栽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菏泽盆栽牡丹生产现状1.1 正常花期盆栽牡丹发展迅速正常花期盆栽牡丹是指在秋季将分株苗或嫁接苗种植在盆内,通过露地栽培养护技术使其在正常花期(谷雨时节)开花的牡丹。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正常花期盆栽牡丹初见端倪,并逐步发展。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牡丹观赏方式的改变、运输与快递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及牡丹盆栽技术的成熟,盆栽牡丹不受观赏空间限制、携带方便、销售时间与地点灵活等特点突显出来,正常花期盆栽牡丹发展迅速,生产量、销售量逐年增长,有的企业年销售量近2万盆,主要供应牡丹展览、花卉市场及家庭观赏用花等。在生产实践中,栽培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三四年生牡丹苗在每年9~10月间入盆,经过近半年的养护后销售;二是从嫁接苗开始入盆培养,每年平茬处理,于9~10月间换盆,适时销售(图1、图2)。
图1 正常花期盆栽案头牡丹
1.2 反季节盆栽牡丹栽培技术有创新目前,反季节盆栽牡丹主要供应春节和元宵节用花市场,其关键技术是打破休眠以及花叶的协调发育。传统做法是在进入日光温室前,将牡丹催花用苗进冷库预冷,再剥芽或剥叶并结合赤霉素喷抹等处理技术,过程复杂、费工费时,成本高。近几年,上述做法逐步改变为通过适时入盆入室、改良基质、合理适时施用赤霉素处理,结合喷施叶面肥,可成功生产出高质量的春宵牡丹(图3)。
图2 正常花期盆栽牡丹
图3 催花盆栽牡丹
根际温度对反季节盆栽牡丹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生产者将塑料盆改用瓷盆进行催花,瓷盆的温度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设施内气温大幅升高时,根部温度仍会保持较低的温度,对植株伤害较小。设施内加热方式多样,水空调应用较多,增温增湿效果较好。人们也比较注重对花盆的装饰以增加盆栽牡丹的整体美,如采用套盆或在盆中种植观赏草或小麦等绿色地被,填充盆栽牡丹枝干间的空隙。
1.3 反季节盆栽牡丹主栽品种增多以往菏泽反季节盆栽牡丹以二乔为主栽品种,现在仍占有重要份额。有些企业开始考虑与主流市场不同的牡丹品种如彤云、鲁荷红等。在催花生产中,品种分布形式基本有三种:一是以二乔或彤云或鲁荷红为主栽品种,辅以其他品种,被称为“杂色”;二是多品种共存,不分主次,甚至有的将20多个品种置于一个设施内进行催花栽培,涉及的品种有富贵满堂、卷叶红、鲁荷红、百园红霞、桃红飞翠、贵妃插翠、墨润绝伦、乌龙捧盛、绿幕隐玉等品种,还有旭港、花王、岛津等国外品种;三是从洛阳引进催花产品,以二乔为主,经短暂养护、保存后销售。
1.4 经营者生产方式灵活盆栽牡丹移动灵活,利用周年开花技术打破开花季节限制。有些经营者创新生产方式,利用盆栽牡丹生产切花,以满足中国城市及欧美牡丹切花市场的周年需求。同时,将牡丹品种的名称商业化加大促销,如乌龙捧盛在市场上被称之为大富贵(图4)。
图4 盆栽切花牡丹的切枝
2 菏泽盆栽牡丹生产中的主要问题2.1 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盆栽牡丹的生产依赖于设施环境的调控能力。目前,菏泽盆栽牡丹生产设施落后,春宵催花栽培以简易日光温室为主,设备简陋、环境调控能力差。生产模式仍以个体经营为主,管理粗放,产能小,同化现象严重,特色不突出,特别是在同一设施内生产多品种盆栽牡丹的生产模式与标准化生产更难实现。难以满足牡丹花卉市场的周年供应。
2.2 实现高效栽培的关键性生产技术突破少盆栽牡丹生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牡丹在盆中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技术,如满足根系生长发育、肥水需求、枝芽发育等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目前,菏泽盆栽牡丹生产过程中对春宵催花的关键技术研究较多,而对正常花期及夏秋季开花牡丹的盆栽技术重视不够。另外,盆栽牡丹售后的养护技术以及盆栽用于切花生产的盆栽母株长势恢复的关键技术也没有获得突破。
2.3 盆栽专用种苗供应不足专用苗是实现盆栽牡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3]。关于牡丹盆栽苗的培育技法、盆栽适用品种筛选等多有报道[4,5],邹清成等通过筛选矮化品种并辅以整枝修剪、控根,控制水肥和喷施外源激素等技术,总结出一套牡丹矮化处理方法以推动盆栽牡丹的标准化生产[6]。然而,盆栽牡丹专用种苗的生产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选育的盆栽牡丹专用品种少、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不配套、牡丹苗木繁殖系数低、牡丹容器育苗及快速成苗技术不成熟等。
3 对菏泽盆栽牡丹的发展建议3.1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盆栽牡丹高质量发展研究者们已在盆栽牡丹的品种筛选、砧木筛选、基质配比、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探寻牡丹在盆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生长不良、花蕾败育、开花率低等现象的原因[2,3,5-7],对盆栽牡丹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今后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成果向生产一线的科技转化,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盆栽牡丹向高质量发展。
3.2 建立盆栽牡丹商品性专业评价标准构建合理的盆栽牡丹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对盆栽牡丹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评价标准主要与盆栽环境下牡丹植株的生长发育适应性、形态特征、开花特性和物候期等指标有关,筛选有评价价值的关键性状,同时为盆栽牡丹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评价依据。正常花期盆栽牡丹及秋、冬季等反季节盆栽牡丹所处环境不同,相关性状的评价因子会有不同,要分别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来指导生产实践。
3.3 创新生产模式,改革营销模式改变目前菏泽盆栽牡丹分散式、小规模生产模式,这需要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做好政策引导和生产区域规划等工作,引入现代化生产设施,发展苗木、生产、销售等环节集约化的配套生产服务体系,促使盆栽牡丹生产模式的创新。在销售方面,不仅要在开发国内外绿化用花、展览用花、节日或庆典用花、家庭观赏等销售渠道方面开拓思路,更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销售方式结合精美包装与售后栽培养护技术发展精品盆栽牡丹的销售之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向高端市场进军。
4 小结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已传遍世界,特别是北半球,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牡丹、芍药协会[1],人们观赏牡丹的热情越来越高,美丽的牡丹正在“北种南移”[8]。菏泽作为牡丹的重要栽培繁殖中心,盆栽牡丹必须要针对生产实际,发现问题与不足,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改进关键技术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