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对“互联网+公益3.0”的研究

news 发布于 2025-09-02 阅读(361)

摘 要:倘若说公益事业也存在进化论,那么公益事业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政府主导、企业与政府机构搭台及引领,社会群众处于观望状态的1.0时代;社会群众通过官方机构参与公益事业的2.0时代;以及如今以政府机构与企业合作搭建“互联网+公益”平台,引领并发动大众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为主题的公益3.0时代。借力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传统公益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互联网+公益”事业逐渐呈“创新化、多元化、大众化、常态化”趋势发展。本文基于创新创业视角,从对“互联网+公益3.0”的研究出发,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项目的构想及研究来简要探讨“互联网+公益3.0”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公益;社会救助;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TP399;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9-0133-03

Abstract:If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also exist i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Led by the government,the enterprise and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o stand and lead,the social masses are in the 1 age of watching state;the social mas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2 era of the public benefit through the official institutions;and the present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to build the“Internet plus public welfare”service platform,to guide and mobilize the masse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force as the theme of the public 3 tim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by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Internet plus”concept,the traditional welfare full of new vitality,“Internet + public welfare”career gradually showing the trend of“innovation,diversification,popular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search on“Internet + public welfare 3”,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Internet + public welfare 3”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Keywords:internet plus;public welfare;social assistance;innovation

1 “互联网+公益”模式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意义

1.1 促进传统公益事业大众化、创新化发展

同官方主导的传统公益慈善模式相比,“互联网+公益3.0”的创新意义及发展优势在于其拓展延伸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从主体来讲,公益活动不再只是正规慈善机构、公益机构和企业家们的专利,当下“互联网+公益3.0”模式更多的是由民间组织及个人主导与参与,通过在“互联网+公益”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展开公益宣传及组织公益活动等,进而促进公益事业参与主体多元化发展;从传播渠道来讲,借力于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发起者及参与者能够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公益事业传播媒介,各种社交网站、购物网站、网络论坛和即时通信工具都成为公益传播的平台,从而扩展了公益信息的受众面,通过网络围观而形成强大的公益传播效应;[1]从公益传播策略来看,发起者越来越注重对自媒体等社交媒介的运用,并通过新旧媒体的合作,按照不同项目的需求,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来丰富传播内容,满足多元化的受众群体的多元需求,从而提高了公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互联网作为当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交互式运作方式更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信息技术将创新性的公益理念和公益思维变为现实,实现了公益事业的多元创新发展,从而为公益事业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与不竭动力。

1.2 助推公益事业公开透明,有效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是公益慈善机构的生命线,而公开透明则是公信力产生的基础。传统公益慈善机构在网络化时代遭遇的信任危机,根源就在于其管理体制较为封闭。我国的公益慈善机构自产生之初就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在管理上具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政府与社会的二元分化表现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就是公益慈善机构只具有“向上负责”的责任,而不具有“向下负责”的义务,由此导致了公益慈善机构与普通民众的疏远。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也使得普通民众开始将目光聚集于公益慈善领域并对公益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则为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便捷渠道。[2]因此,“互联网+公益”平台需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公开透明,有效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只有在保障平台用户对“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公益事业,“互联网+公益”平台才能够获得稳定长远发展。

1.3 助力公益事业常态化发展

公益慈善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积极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并引导其参与其中。因此,如何调动普通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其参与能力成为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互联网+公益3.0”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低门槛、交互式、方便快捷的参与方式,因此有效降低了用户参与公益项目的时间成本、选择成本;平台所展示的丰富多样的公益项目使得广大用户能够依据自身兴趣及能力选择相适应的项目,有效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此外,在用户发起与参与公益项目的互动的过程中,参与者获得了切实参与感并进一步引发其对公益事业更为广泛的认知与思考,为“互联网+公益”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1.4 打造公益事业新格局

互联网公益依托于开放的互联网公益平台,理论上任何个人和群体都可以成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传播者,现存的民间公益机构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筹资加强自身机构建设以壮大自身实力。随着互联网公益的日渐成熟,其影响为与日俱增,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正在冲击政府主导的公益格局,传统管办慈善机构在这种挑战下不得不转变观念、推动内部变革以满足社会公众提出的新要求,而这无疑将促进我国公益慈善领域发生变革,同时在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获取、传递与分配过程中逐步形成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良性博弈、合作共赢的平衡态势。

2 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习近平主席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演讲的结语,[3]这句话的含义为“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与选择”。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善于变通、把握时机,开发与共享是互联网时代永恒的主题。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作为当代移动互联网用户量第一的中国,如何实现让互联网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每一位国民,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无论是对于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系列“互联网+”行动的开展及落实都是基于“互联网惠民、为民”的理念的,“互联网+公益”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并取得非凡成就,使得传统公益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2 项目简介

基于当代“互联网+公益3.0”模式的发展趋势,“e+益”互联网+公益平台在对互联网+公益模式研究调查的基础上,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研发“e+益互联网+公益网络救助平台”并进一步研究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e+益”借力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e+益”致力于发展成为“人人可公益”的创联者,以互联网核心能力推动公益事业良性发展。

2.3 平台建设目标

搭建求助者与爱心人士间的桥梁,将求助者的信息整合并公布于平台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便捷奉献力所能及的爱心;借力于“e+益”移动互联的可分享、可互动特性,增强客户粘度并加强公益行为的引导效用;运用平台的宣传引导能力,号召更多用户参与爱心捐助以形成更为广泛的“互联网+公益”新常态;基于用户基础,利用平台自身优势,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互联网+公益”平台积极献爱心的融洽氛围。

3 功能简介

3.1 慈善公益项目

“e+益”通过对申请救助者项目素材进行采集、整理、包装等,而后实现上线功能。公益项目分为短期救助项目与中长期公益项目,并设置相应入口。项目拟分为以下两种:

(1)特定救助项目:此类项目的资助对象主要为家庭或个人,并设置相应的筹资限额及时效期限,在达到预期筹资数额或时效期限时平台将自动关闭该项目募捐通道。

(2)中长期公益项目,其对象主要为特定对象或某项工程,不设筹资限额及时效期限,募捐通道长期开放,并在项目页面定期公布所筹物资的数额及明细。例如:医患救治类基金、扶贫基金、助学基金等。

3.2 线上捐助

(1)乐意捐:乐意捐项目主要针对大型公益类项目,如“午餐计划”“抗战老兵关怀计划”等。其特点为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小额多量。

(2)大家帮:大家帮项目主要针对特定事项的救助项目,如集资帮助某位亟需救助的医疗患者。其口号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月捐:月捐项目主要针对部分有意愿定期为某个公益项目捐助的用户,用户通过线上与平台签订月捐协议,每月定期扣款进行捐赠。如:“爱的分贝,救救耳朵”“安全书包,平安童行”等公益项目。

(4)电商公益店:电商公益店致力于通过在如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开办“e+益”平台公益店,使平台用户可购买一些受助者制作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以实现捐助。其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激发用户参与公益的热情,还能以实物给予一定程度的反馈和回报。

3.3 申请求助

申请求助模块高度重视项目的可信度、可靠性。基于对平台爱心用户的义务与责任,严格审核并保证公益项目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必不可缺。求助者可以自主或由他人于网站页面或APP在线填写救助项目申请表并上传相应证明(不限于受助者及担保人身份证信息、财务信息、实际状况等)。此外,鼓励求助者提交当地政府机构所提供证明等文件,以减少平台工作人员审核工作量并加快项目上线速度。

3.4 捐助公告

公信力是“e+益”的生命线,而信息的公开透明则是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因此,如何确保募捐信息、所募集资金的数额、资金的去向及明细具有较高真实性,对提升平台公信力至关重要。“e+益”将在每个公益项目页面设置“如你所见”模块——展示项目各方面的具体信息,这不仅能够激发用户对该公益项目的支持,还能够提高用户对“e+益”平台的信任度,从而强化用户粘度。

3.5 公益资讯

该版块主要呈现公益慈善事业相关的新闻资讯,通过将各类公益慈善资讯及救助信息整合并发布,使用户获得切实参与感并进一步引发对公益事业更为广泛的认知与思考,为“互联网+公益”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3.6 爱心社区

爱心社区模块开设的目的在于为以爱心人士及求助者为主的用户群体提供便捷开放、氛围融洽的公益论坛,为用户间交流、项目宣传、线下活动举办等搭建沟通平台。

3.7 线下活动(会议)宣传推广O2O

“e+益”平台以线上救助为主,同时也将定期举办线下活动(会议),邀请爱心人士及专家学者等参与活动,线上平台能够有效为线下活动起到宣传筹备作用,线下活动又能产生良好的反馈并提升“e+益”平台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杨艳芳.“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 [D].南京:南京大学,2017.

[2] 赵华.中国互联网公益传播模式初探 [D].兰州:兰州大学,2012.

[3]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J].中国信息安全,2016(1):24-27.

作者简介:黄翔(1998-),男,江西上饶人,会计学院本科生;郑勇(1997-),男,江西樟树人,会计学院本科生;辛亦君(1999-),女,江西宜丰人,会计学院本科生;李洁(1997-),女,江西上饶人,会计学院本科生;王艳峰(1996-),女,湖北襄阳人,会计学院本科生。

标签: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