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服务,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核电建造焊接信息共享、技术服务与技术众创需求出发,构建了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并对平台的构建机理、业务架构和功能效用等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平台数据整合、技术支撑和管理协同等运行机制,以期推动大数据背景下核电领域的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及创客空间等创新型应用平台建设。
关键词:核电;焊接;技术支持;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G47;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12-0159-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Power Welding Technology Support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
CHEN Yuefeng,LIU Weihua,REN Changchun,YANG Yu,ZHAO Yuxiang,CHEN Jinqiang,WANG Shuang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Ltd.,Shanghai 2015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et plus”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It has become a new trend to integrate the internet with traditional industries,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and provide professional services. 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welding information sharing,technical servi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for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uclear power welding technology support service platform,and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busines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tility of the platform.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latform data integration,technology support and management collaboratio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 platforms such as resource sharing,technology service and customer space in nuclear power fie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data.
Keywords:nuclear power;welding;technical support;resource sharing
0 引 言
自21世纪初,互联网开始加速发展,各种创新型应用和互联网新概念不断出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代表一种新的知识、技术创新社会形态[1,2]。知识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不同行业技术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转换为实际收益,实现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基础,满足信息、资源、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全面对接的要求。
为解决现有核电建造现场共享技术稀缺、资源采购困难、技术研发孤立及焊接人才流失等问题,本文以核电焊接技术为应用试点,搭建了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焊客e家技术众创平台(以下简称“焊客e家”),实现了核电焊接技术、人才与经验的互联互通,建立起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快速对接渠道,有效进行资源共享、技术对接的线上和线下支持,进而提高公司核电市场竞争力,创造优质核电焊接工程。
1 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构建方略
1.1 平台构建背景
(1)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核电技术由于工作地点、人员分散等问题,核电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与其他资源管理基本经历了三代变革:
第一代:在单堆核电建设中采取派驻足够的技术人员到现场的策略,后方技术支持较少;第二代:随着群堆核电建设出现,逐渐形成“小现场大后方”,此时现场与后方主要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形式传递技术交流信息,但这种形式效率较低,尤其当多厂址项目同时建设时,后方人员支持明显不足;第三代:项目建设管理要求逐渐增高,核电各参与方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流,需要跨组织的对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人员开始逐渐适应了互联网平台的工作方式。
(2)共享资源稀缺。核电建造技术要求高,关键工序错综复杂,技术攻关时各单位基本各自为政,效率低下。核电现有的技术和智力资源由于共享渠道有限,无法快速反馈研究经验。
(3)资源采购困难。核电焊接技术对质量保证要求高,使得可选择的供应商范围较小,而材料、设备的需求,只有通过网上搜寻、电话询问和熟人引荐等方法来实现,最终造成需求方获取信息有限,价格无法透明化。资源提供方也难以预测市场需求情况,造成供货周期过长或者物质囤积。
(4)非核电技术与核电技术缺乏融合。核电产业服务的企业种类与数量众多,核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企业间难以实现技术、经验交流与沟通;非核领域应用较成熟的高效焊接技术与工艺,没有可充分推广、展示与利用的平台,无法进入设计单位的视线,难以被采用,导致相关焊接技术与核电领域缺乏融合。
1.2 平台构建内涵
焊客e家平台是期望突破时间和物理空间限制,针对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和资源共享需求,建设了具备信息智能提醒与推送、设备供需、人才调配、技术支持、知识库共享、多方合作众创与多种内容格式上传等多项功能业务的技术众创平台,提供核电焊接市场大数据接入、存储、管理、共享及服务所需的基础支撑环境,强化平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优化平台网络结构,设计与开发电脑端、移动端(包含安卓、iOS系统)智能对接、焊接知识库、科技前沿、焊客圈、焊客众创区、商业街、焊客秀展区以及焊工培训八大核心功能版块,满足便捷使用,智能化应用要求[3]。
平台主要功能包含三种:
一是资源聚合,即打破不同核电施工现场壁垒、解决信息不畅问题,实现核电焊接设备大数据、材料大数据、供应商管理大数据和人员信息采集大数据的集成整合;
二是技术支持与共享,通过标准化数据处理和规范化流程,为核电建设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解决方案,经验快速反馈、知识共享服务;为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技术快速对接渠道。
三是“双创”服务,建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商业孵化及量产投放的新型创新平台,实现创意共谋、全方位支持和互利共赢。
2 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构建机理
2.1 业务架构
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采用SSH(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三层架构,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以应用功能服务和用户服务为服务支撑,以资源整合和数据处理为管理支撑,以计算机、网络软硬件为技术支撑,形成互相区别又联系紧密的功能架构[4],整体功能架构与系统联系如图1和图2所示。
表现层与应用层主要涉及平台PC端、APP端的搭建,以及智能对接、知识库和众创区等核心版块功能设计。“智能对接”实现资源、经验和需求的及时对接,完成需求和供给信息发布,其中“专家库”满足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线上对接,提供供给方和需求方快速对接渠道;“焊接知识库”主要建立焊接工艺、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总结及标准等数据集中的知识库,并设有相应的知识库查阅权限,提供信息查询浏览、资源申请下载等服务;“众创区”是基于平台技术难题与技术项目研发,以及焊客创意项目的孵化区域,通过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焊客可在众创区发布创意,构建创意的相应发布方案及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由技术专家进行进一步筛选审核,实现创意共谋,进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解决焊客创意项目的技术难题和资源需求。
后台管理与数据中心通过对平台各版块的设备、材料、人员、文件和项目等信息积累数据,并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汇集、整合与重构,再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进行规范,采用动态更新模式,形成核电焊接资源数据与管理数据,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对核电建造的信息化管理进行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基础支撑体系通过系统认证、搜索服务、系统管理和接口服务等为支持平台资源访问及应用服务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撑。物理层包含硬件基础设施与系统软件设施建设,为平台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 平台主要功能
(1)共享信息检索。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网站首页的平台导航或APP端进入不同功能版块,或通过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获取设备、材料、人员和专业等专业化的基本信息和供需方联系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多元化的信息检索要求。
(2)动态信息检测。系统可完成数据与项目等信息的即时更新,以及在线文件、图片、和视频信息的实时监测。管理者可通过系统获取实时有效的使用数据和成果信息,为核电建造的资源价格、使用性能和综合效益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管理平台使用数据的真实性。
(3)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集成了身份认证功能,区别公司集团内部外部用户,保证系统用户根据认证身份的不同获取平台不同的使用权限。
(4)管理云化。通过SaaS云平台的功能,覆盖焊客、专家、供应商和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整合参与主体的必要信息,实现业务联动及数据流转。
(5)大数据应用。数据整合,统一标准,进行大数据分析及预警,智能对接数据分析,管理层多维度视图,趋势预测。
3 平台运行机制体系
焊客e家平台运行机制体系是一个技术支持、数据采集的复杂系统,通过平台共享主体焊客、专家和供应商在运行机制体系内实现平台信息化的分析及运用,基于其体系可以解构为5个相互关联的子体系,包括共享获取机制、分类存储机制、整合应用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管理协同机制,维持整个平台体系的良性运转,如图3所示。
3.1 共享获取机制
就平台数据分析而言,获取是共享的前提与保障。一方面,平台利用有限与公开范围的限制,如核电建造关键技术,或者企业独自享有的科研成果、科研数据涉及行业安全、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等,平台将提供集团范围、公司范围、公开范围选择,普通焊客、内部焊客、专家以及供应商的范围选择,将数据资源作为“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采用不同阶段形式开放。在平台上线试运营阶段,可减少明确界定,保证平台的数据引流及吸引用户流量,做好数据范围的强制性开放;同时,利用集团成员单位多、项目多、资源数量多和范围广等特点,鼓励成员单位资源共享,提升共享使用率,抓住市场重点方向,做好分批次、分版块和分类别的开放形式[5]。
3.2 分类存储机制
平台互联网共享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数据本身隐含的价值,平台发布或收集的数据信息是凌乱的,需要对具备价值性与或规律性的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如材料价格指数和设备价格指数等。二是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在平台的数据库中抽离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在数据采集时,信息采集规则和机制的设置必不可少,运用信息过滤技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制定一定采集规则,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收集到平台数据库中,然后引入连接器、服务器处理实现数据转换,将采集到的分散无序的核电资源数据进行组织、加工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格式进行存储,供开放共享和利用。
3.3 整合应用机制
平台数据信息标准化与规范化范围的建立,是实现平台资源和技术共享的重要保障。平台根据用户不同设置限定使用权限,优先确定平台所需采集的实体信息,将信息数据有效划分,接着制定平台标准化规范,将“碎片化”和“零散化”的核电现场信息流再进行归纳分类,最后依托平台政策、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等建设事项,统一形成有利用价值、有参考意义的共享数据[6,7]。
其次,平台涉及到的各种信息源广、多且杂,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需要建立共享开放的优先次序。在试运营阶段,集中对集团内部的核电资源进行共享,聚焦焊接专业技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专业,最后带动社会平台的资源共享,以信息资源带动实体资源。而创设安全良好的网络环境也尤为重要,一方面加大平台安全信息防护技术的应用,如跟踪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病毒防范技术等,另一方面鼓励采取实名制形式,对平台用户有效识别和过滤,提升平台信息的整合应用效率。
3.4 技术支撑机制
平台的应用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支持。首先,平台具备资源开放、资源发布和资源获取的软件功能,实现资源的智能检索和资源下载服务。在不同的版块,平台现有资源与搜索结果也紧密关联,提供相似检索信息,增加平台对焊客的吸引力。
其次,建立数据库系统,对于资源存储位置、查找和文件记录等功能,焊客可即时在平台实现充分共享。而在焊客众创区、焊客圈以及个人中心具备实时交流和线上互动功能,完成项目或话题的交互对接,提高用户黏性,促进焊客的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对接[8]。
最后,随着大数据的推进与发展,进一步利用处理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和云计算平台等方面,加快平台数据挖掘与数据解析的速度及效率,是推动平台技术支持、众创研发和平台升级的关键渠道。
3.5 管理协同机制
平台的技术服务在核电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基础性,能推进集团核电建造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优化配置,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在数据获取、存储、共享及利用时,需采用一定行政手段推动平台组织各方协同能力的开放[9]。一方面利用核电背景,拓展资源共享范围和共享深度,另一方面,设置平台运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及健全有效的平台管理、平台审核和平台运营制度规范,根据平台业务需求设立技术部、网络部、专家部、财务部和推广部等核心工作部门。
同时,平台应积极吸引高校及研究所等其他机构,提升平台的规划设计水平、技术专业水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形成企业和高校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局面,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出平台更大的“众创”效益。另外,平台吸引政府与民间人士,促进核安全文化的普及与社会对核电建设监督,既利于消除“邻避效应”,也利于提升核电的安全建造。
4 结 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核电焊接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造设计实现了多层次、多特点和多形式的技术众创理念,将平台的公开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理念有序结合,可以满足核电施工建设与核电技术资源的客观需求,实现数据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技术和成果共享,实现了核电建设下资源共享、大众创新创业和众创共谋的需求,实现了核电群堆建设情况下技术管理的创新。基于此,该平台创设应继续推动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机制的建立,保障该平台有效建设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终打造联通核电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持孵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琦.大数据环境下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0):12-13.
[2] 马铭苑.大数据环境下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6.
[3] 史先红.大数据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索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30-32.
[4] 张绍丽,郑晓齐,张辉.基于资源共享的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及机制研究 [J].现代情报,2017,37(12):90-95+101.
[5] 杨雪梅,蔡婷.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技术大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7,4(45):183-186.
[6] 赵树良.互联网背景下区城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7] 程淑娥.大数据环境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8] 金洪文,袁艺.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J].情报科学,2015,33(5):58-62+67.
[9] 王金凤.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业设计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11):100-104.
作者简介:陈月峰(1990-),男,汉族,江苏盐城人,责任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焊接技术与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