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挂“吊瓶”是补肥或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树干上或主枝基部吊挂装有肥液或药液的瓶,在树干上钻孔,通过导管将瓶中的药、肥液直接注人树干中,经树干输导组织输送到枝叶上。用此法输入肥料或农药不受根际土壤条件的影响,直接进入树体,具有节水、省肥(药)、省力、速效等优点。但近年来的应用实践表明,此法也有不少负作用,使用时应当谨慎。
经常采用此法给果树施肥治虫,会对树体造成机械损伤,使枝干伤痕累累,易遭一些病菌的侵染,有时还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影响果树的生长结果,因此,此法只能作为补肥施药的一种辅助方法,不能滥用。
采用挂“吊瓶”补充养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果树发生某种缺素症,只有在土施或叶面喷施效果不佳时方可采用。如若果树发生缺铁(黄叶病)、缺钙等生理性病害,土施或叶面喷施效果不理想时,可采用挂“吊瓶”补肥,一般表现见效快,肥效期也长;果树根系发生病害烂根时,可采用此法作临时供肥的应急措施。
由于在果树树干上钻孔数量和位置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进入树体的养分和药液局部浓度过高而对树体产生伤害,如嫩叶、花瓣边缘枯焦,枝条生长受阻,甚至枝组局部枯死等,因此,生长正常的果树没有必要采用挂“吊瓶”的方法。
吊瓶的用水质量要好,肥料的纯度要高,以防止对果树造成伤害。挂“吊瓶”补肥宜在春季树液流动后至萌芽前进行。输入的液体若酸度或浓度过高,会使木质部受到伤害,影响果树对养分的正常吸收和运输,必须严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