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开发伦理:专家Celia Hodent分享的观点
今天在Devcom大会上,游戏用户体验策略师及认知科学专家Celia Hodent发表了关于游戏伦理的演讲,强调了游戏开发中的一些不良做法和灰色地带,呼吁行业应更明确界限,特别是在变现策略方面。
界线的模糊与责任的明晰
Hodent表示:“在游戏中很难判断那条界线在哪里,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开始定义这些界线,明确何时越界,从而确保我们提供的游戏是包容、可访问,并且尊重玩家的。”
她的演讲着重介绍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实践,特别关注“战利品箱”(loot boxes)何时开始变得有问题。
Loot Boxes的机制与伦理问题
Loot Boxes的科学解释
Hodent指出:“战利品箱是一种间歇性奖励机制,采用可变比率强化计划。” 她补充道:“以完成特定行为获得的奖励叫做固定比率,比如:用割草机杀死十只僵尸,就能解锁成就。所以,玩家知道要做十次相同的动作才能获得,这是一种可预测的固定奖励。”
“而可变比率奖励则不同,比如loot box本身。你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就像Mario Kart里的神秘奖励箱或宝箱。这种随机性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随机性、娱乐性与商业化
她解释:“几乎所有游戏都会利用随机性来增强趣味性——除了象棋。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部分游戏利用这种机制,尤其是在涉及变现时。”
“当游戏用随机要素吸引玩家付费或促使消费,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这就变得不太道德。因为大脑的情感调控区——前额叶皮层,大约要到25岁才能完全成熟。未成年人更难控制情绪。”
她强调:“如果loot box涉及情感绑定,比如心理刺激,它可能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加剧未成年人的情绪难以调节。于是,关于loot box的监管讨论就不断升温。”
游戏中的灰色区域与人类偏见
Hodent继续指出,灰色地带不仅限于loot boxes,例如,随着Web3和NFT的兴起,‘稀缺性’被用作驱动需求的手段。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感误导玩家,增加购买欲望。
另一种常见策略是“害怕错过”(FOMO),比如短时间的促销活动,激起玩家的紧迫感。
“我们也容易受到‘损失厌恶’的影响,即:对失去某物的痛苦要大于获得同样价值的喜悦。所以,如果游戏中用促使玩家完成特定任务,否则就会失去已取得的进度的设计,就利用了这个心理机制。”
她提到,这对青少年尤为敏感,因为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弱。因此,这类策略在未成年人中尤具风险。
锚定效应与决策偏差
“另外,锚定效应也在游戏中起作用。玩家在看到特价商品时,可能会偏向购买标价较高的商品——因为相对于普通商品,这个“看似更划算”。”
Hodent建议:“例如,去除时间压力,游戏还算是原本的样子吗?压力是为了游戏体验,还是纯粹为了商业利益?没有压力的游戏还能好玩吗?这都需要深思。”
“对于儿童而言,管理这些压力更难,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避免这些设计影响未成年人。”
常见问答(FAQ)
Q: 游戏中的哪些做法被认为是伦理灰色地带?
A: 主要包括Loot Boxes(战利品箱)、人为制造的稀缺性、FOMO(害怕错过)策略、损失厌恶和锚定效应等,这些设计利用人类的心理偏差,有时可能损害玩家利益,特别是未成年人。Q: 如何让游戏开发更加伦理和负责任?
A: 开发者应明确界定可接受的变现边界,避免过度依赖随机性和心理操控机制,特别是在涉及未成年人时,应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游戏设计尊重玩家的情感和权益。游戏开发中的伦理与心理考虑
“如果你进行一次性事件,比如只在某一天出现,或者你必须每天玩才能获得达到奖励所需的经验值,而且这个活动只在该赛季、仅持续一个月,且你必须每天都玩……这可能已经越界了。”
为了确保游戏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明确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在游戏中施加的压力。只有理解了这些心理因素,我们才能知道何时可能越过了道德或伦理的底线。
删除账户或角色时的心理影响
同样,Hodent也警告说,强迫玩家在删除账户或角色时,可能会造成内疚感,尤其是当他们无法持续登录时。这样的一些做法,可能会对玩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行业应当关注玩家的情感体验
她呼吁整个游戏行业,应该尝试更好地理解玩家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并在实施某些机制时考虑到玩家的“同意”。
“如果一款游戏中的死亡是经常发生的,但玩家对此是有预期的,并且游戏本身也接受这种机制,那么这就是一种玩家的同意。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玩家是否知道他们正在参与什么?他们是否知晓自己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玩家,获得“同意”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充分理解这种机制所带来的压力和情感反应。
心理学视角下的游戏设计
“我们需要明确理解我们在做什么,游戏中所施加的压力与挫败感。我们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弄清楚何时可能越界。”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一些潜在的“阴暗”设计手法,比如赌博机制和成瘾设计,特别是在涉及赌博元素的箱子(loot boxes)上。
潜在的有害设计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这些不良的做法;理解为什么loot box可能引发问题,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我们应重新考虑,甚至完全避免在未成年人游戏中使用如强迫式内疚、与盈利挂钩的箱子、利用‘害怕错失’(FOMO)、‘损失厌恶’、惩罚退出游戏、自动播放等机制。”
这些设计手段极可能带来反作用。正如过去的案例所示,这些机制不仅影响玩家体验,也可能对开发商的商业信誉造成威胁。所以,开发者应自问:我在游戏中施加的压力,是否真正服务于游戏体验?还是仅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
常见问答(FAQ)
Q: 游戏设计中如何平衡盈利和玩家体验?
A: 开发者应谨慎设计收益机制,确保这些机制不会伤害玩家的体验或引发不良情绪。充分考虑玩家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使用操控性强的盈利策略,以维护健康的游戏环境。
Q: 如何识别游戏中的“阴暗”设计?
A: 关注游戏中的强制性支出、依赖赌博元素的箱子、利用心理弱点的机制(如FOMO、损失厌恶),以及任何让玩家感受到负面压力或内疚的玩法。理解背后的心理机制,有助于识别和避免这些有害实践。